yh86银河国际(中國)官方网站-搜狗百科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国际研讨会暨课程思政论坛会议综述(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论坛”会议综述

发布日期:2023-10-30 作者: 点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提出的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指示精神和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于2023年10月21-22日举办“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国际研讨会暨课程思政论坛”,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实务部门代表、学生代表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设“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课程思政论坛”“学生论坛”四个主题论坛。与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论坛”主题论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副院长刘智慧教授主持。

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张亮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赵骏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中方联席院长刘飞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广东涉外律师学院)院长陈云良教授,分别围绕《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探讨》《关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法的思考》《中欧法学院双硕士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等议题先后进行发言。

张亮教授以涉外律师、国际仲裁两个国家专项为例,指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希望国家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与保障,将培养环节中的各种渠道资源打通利用。他建议可以考虑从本科做起,平衡好学生基础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本硕博通盘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赵骏教授介绍了新时代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战略背景,以及浙江大学在此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他指出学院秉持前沿、交叉、实践、互动和融合等基本方针,创新性引入“五元课堂”,配置一流yh86银河国际,整合优势资源,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培养拔尖人才。他表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当下,加强涉外法法治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刘飞教授指出,中欧法学院自2008年建院以来,定位于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蓄水池。学院现有由14所中欧合作院校组成的yh86银河国际,在培养模式上采用“两个学位、三个校区”的方法,强调学生应具有优秀的外语水平与深入的涉外文化体验。他还表示,学院正在推进中欧杯涉外法治人才大奖赛,希望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

陈云良教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多元化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是层次的多元化,学院在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层次均有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项目。其次是语种的多元化,已在小语种本科专业中开设法学微专业,计划开设小语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门方向,服务党和国家全面开放政策。第三是多元化的培养手段,学院全面提供机会,学生可参加国际比赛、会议、或交流实习等,形成了“以赛促学”特色培养模式。最后是师资的多样化,学院邀请国内外的师资、涉外实务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授课。

该主题论坛的第二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副院长梁敏研究员主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龚红柳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文亮副教授,东华大学法学系杨立民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副院长刘智慧教授,分别围绕《涉外经贸法治人才培养的守正创新——以“贸大”为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与目标定位》《涉外法治建设中我国律师业的发展与“走出去”路径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等议题进行发言。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居迁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院长许身健教授先后进行评议。

龚红柳副教授介绍了对外经贸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经验,她指出,学院将模拟法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实战型、对抗型人才的主要练兵平台。此外,她表示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构成、对外交流均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海内外的合作培养机制。她建议,涉外人才培养有一些渠道是相通的,可能需要重点疏通、重点整合。

张文亮副教授从招生情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和具体工作情况。他指出,目前主要的挑战在于课程任务繁重但是基础课程欠缺,这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求的非法本设定相矛盾,并且师资力量也非常有限,需要各大高校相互支持、共同探讨。

杨立民副教授通过数据和图示的形式,从实务的角度介绍了中国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律师的状况,主要包括律师行业的发展背景、行业特点、现状、发展布局,以及面临的困境。他指出,律师资源分布不均匀,大型律所比较少,以及高质量涉外法律人才的短缺,是中国律师“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境,建议可以通过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完善准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联盟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刘智慧教授从理念、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介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反思与困境。在理念层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难度大、所需时间久,高校作为主阵地,需要注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并结合国家政策适时调整。在政策层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亟待做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设计。在实践层面,有必要尽快形成实实在在的高校和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加大各相关部门的关注度以及支持力度。她指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要一直在路上,各方需不断努力,才能协力走出困境。

李居迁教授做了评议,他总结了嘉宾的发言,并从教师、教法和教材三个维度对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各个学校在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上应各有特色,具有共性的、可复制的成功模式,并且要注重应用。许身健教授在评议中对本论坛做了归纳总结。他指出,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学校应当关注培养法治“通才”并关注涉外法治“专才”的培养,要体现产学研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他建议,可以通过司法机关、实务部门与法律院校对接培养选拔人才,走出一条新的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最后,许身健教授表示论坛举行的非常成功,无论是发言人还是点评人的分享,都让人受益良多。

许身健教授在评议中对本论坛做了归纳总结。他指出,法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学校应当关注培养法治“通才”并关注涉外法治“专才”的培养,要体现产学研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他建议,可以通过司法机关、实务部门与法律院校对接培养选拔人才,走出一条新的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最后,许身健教授表示论坛举行的非常成功,无论是发言人还是点评人的分享,都让人受益良多。

在参会者热烈的掌声中,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论坛圆满结束。

图   片:孙士超

文   字:曹慧群

郗伟京

编   辑:王新烨
初   审:吴   荻

终   审:梁   敏